下棋與過路
上星期六為香港中文大學的一班碩士生講了一課,題目是有關資訊科技與流程創新(Reengineering),其間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:「現在要你選擇開發下列兩個系統中的一個,你會如何選擇:(1)能與人對奕的電腦下棋系統,還是(2)能控制機械人橫過(現實中的)馬路的系統?」
大多數學生都選(2),認為那是比較簡單,而(1)下棋是比較複雜。
我的見解是:(1)比較簡單,而(2)是萬分複雜的。為甚麼呢?
因為下棋是基於固定、嚴謹和有限數量的簡單邏輯規則操作,電腦只需按規則運算,便能在眾多但有限的情況中算出(並選擇)有利方案。
反之,橫過馬路雖然是基於簡單的規則,但其的固定性及嚴格性郤有很大的彈性空間。例如:是否一定遇上「綠燈」便橫過?橫過時有車輛駛近又怎辦?車速有沒有關係?有警員在附近時又會不會有不同的行為?有人走近時又該怎樣?有狗跑過來又如何?在這日常處境中有很多的變化,我們的腦袋已作出了判斷。但若我們要寫一個電腦系腦來做這件工作,我們可能要花上比編寫下棋系統多很多倍的時間精力,才能完成。(這亦是為甚麼IBM只寫系統挑戰世界級棋手,而不做一個會過馬路的機器人的原因。)
那為甚麼大多數人選擇下棋系統?因為他們感到要根據規則運算很繁複-這其實是運算能力的問題。而過路系統所涉及的,是要對處境作出判斷,那是智慧的問題。很多人把兩者混淆了,以為可簡易地用電腦取代人的判斷。
在現在的世代,電腦科技發達,能作快速及龐大的資料運算。但對於以智慧(知識+對事物的理解+經驗+...),則人腦還是比較優越。所以,知識型經濟要求的,不單是知識,而是能作應用的智慧。
這個東西,你有沒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