極小班教學-The Class of One

我讚成小班教育。對,是小班「教育」,不是小班「教學」。

而且,我認為一班不應是二十多人,也不是十數人,而應該是一個人。

我讚成的是「一人一班」。

你也許認為我瘋了。

作育英才,是一件萬分重要的事情。現行的制度,不論人多人少,都是一個「工廠」的模式:以一套既定的課程,將「知識」傳授給一班學生。基本上是以將學生看成「一視同仁」的原材料,通過這個學校的教育系統,製造出有一定水平的成品(畢業生)。由於學生的資質、性向有所不同,所以出來有所參差,那水平自是每下愈況。

每個人的學習能力、傾向、速度、興趣都不盡相同。所以自古以來,我國便有「因材施教」的觀念。

一大班學生一同學習的普及教育,是為了快速減少文盲的社會政策。當社會發展已不是以減少文盲為目的時,普及教育的方向是否應有所改變。

舉例來說,一個初中學生對數學比較敏銳,學習興趣較強,進度比較快;同時,他對歷史的興趣較弱,進度也比較慢。在目前的制度下,他屬於那一年級,便要學那一個年級的課程。他可以在個別的科目上有所調節嗎?可以在數學方面學高兩級、歷史學低一級嗎?

再說,一班二、三十人,每個人不同。一式一樣的課程,是作育英材的最佳方法嗎?

假如我們能協助每一個小孩子發揮他的才華,假如我們可以讓他們按自己的興趣及速度學習,再加以誘導,他們是否會學得更好?成效會否更佳?

當然,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要作360度的大改變,要從「傳授」知識,變為「啟發」學習;要從按課程、跟進度,變為個人化的促導。

如果每一位小孩都能得到個別的啟發培育,我們的社會發展才會有所突破。

至於能否落實,容後再討論吧。
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