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子諵譁

07年的第一件驚喜事,是發現了南懷瑾先生的「新作」《莊子諵譁》。這上下兩冊,是數月前剛出版的,不過卻已是廿多年前講課的整理。

讀南懷瑾老師的書,是近幾年的事情。

是工作與心態的影響吧,以往大都看英語書刊,相信外國各方面都比較發達--不論是學術、管理、思想等。看多了,郤感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。更別說管理的新書了,每年數以千計的著作,大多都是各自的宣傳工具。

總覺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,外國人在努的地鑽研易經、兵法、老子,必有其理。

可能是中文造詣不佳,讀起有關中國的聖賢古書總感艱澀難懂,現代人所著的導讀入門不是乏味,過於說教,便是作者以自已的理解硬生生地套在古人的頭上。彷彿他們就能權威地代表孔孟老莊。(有人會讀英譯本,但有幾人對先哲的造詣能登峰造極,並以外語表達得淋漓盡致?子曰:「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」是也。)

再者,腦海經常被紀曉嵐的「生平不著書,因為該說的古人都說了,再說也不能超出古人的範疇」所觸動。身為主編《四庫全書》的大學士,學庫五車,卻自一書不著。那麼老祖宗的智慧,我們又怎可以錯過呢?(再想,現今每日出版的新書,又有多少是「新」的?)

直至一次因偶然的機遇拿起了南老師的《易經雜說》,實是愛不惜手。對易經、易理,我是半點不通,但書中啟發,郤令我如入寶山。於是開始我一次「追尋」,是我自多年前追看金庸小說以來第一次。《論語別裁》、《老子他說》、《大學微言》、《孟子旁通》、《歷史的經驗》等等。

其實,南老師的書大都是他年來講學所述,經整後的結果。當然,南老師生動的講學,自是吸引之處。令我最喜愛的是他將自己的心得經驗、輔以古今事例,互為印證,妙是妙在不下結論,讓讀再加以思考分析,每一本都令我一看再看,每看一次都穫益良多。

不知,這次又能給我甚麼啟發?

熱門文章